江苏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翼,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近代以来,民族工业在此兴起,也为江苏厚植了发展实体经济的基因。如今,实体经济已占江苏GDP总量80%以上。
在南通的招商工业海门基地,18万吨级LNG船项目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排得满满的日程计划表,项目经理卢金龙告诉记者,他们承担的是中国目前最大吨级的LNG船,整条船交船时期约定是2026年7月,因为核心的薄膜舱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实现自主研发,整船完工时间预计为2025年12月底,整整提前了半年多。
如果说,在创新战略落地上,是一刻也不能等,那么在占全省GDP三分之一以上的制造业领域,江苏正在以秒为单位,加速推进产业水平和产品质量向上跃升。
25.7%,这是目前全球同类型光伏电池光电转化率的量产顶尖水平,而研发人员的目标是到年底前再提高0.3个百分点。在盐城阜宁,光伏电池企业负责人王栩生告诉记者,为了这小小的0.3%,需要有15个新工艺叠加,而这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合力才能完成。在苏州枫桥街道,年初企业刚研发出的16秒速组件产线还在生产,新的13秒速产线就已经研发了80%。缩短3秒时间,一条光伏组件生产线每天产能就可以增加6000片。
争分夺秒,加速奔跑。但创新又是个慢变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垒土成塔的艰辛跋涉,更需要久久为功的坚韧与恒心。
在江苏徐州卧牛山地下百米深处,云龙湖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朝着突破世界深地开发领域前沿科技难题,解决国家发展的资源空间制约进军。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云龙湖实验室卓越学者王勃说,“真正搞科研是要坐冷板凳的,搞我们这种深部地下基础科研的,在这种地下实验室有可能一待就是五年十年,但对于国家来讲,对于深入了解地球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王勃团队中“90后”占到一半以上,中国矿业大学在读博士曾林峰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科学家,选择的时候就已经做好准备了在这长期工作了。
为了让基础科研方面的学者专家坐得住冷板凳,江苏对遴选出的50多个全球顶尖科学家团队进行扶持,扶持资金以连续5年,2000万起为起步,根据项目进展持续开展。目前,江苏近1000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近6000人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而整个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已达到创新型国家中等水平,这也正是江苏敢于探索,敢于担当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