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第1期 - 2024-11-25 更新全民话题

  • 便民服务
  • 关注我们
  • 社区新手

激活生态引擎 绘就宜居画卷

[复制链接]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乡,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的内在要求。

水,烙印着泰州与众不同的城市基因,凸显着别具一格的风貌气质。从乡村河道到长江“母亲河”,泰州全市以河道环境治理为抓手,深入开展美丽城乡建设,各地以环境品质提升和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为先导,不仅有效解决了各类环境问题,也为乡村振兴夯实了根基。

村村优美、家家整洁、处处和谐的生态宜居新画卷,正在泰州大地徐徐展开。

靖江:绘就水美岸绿新画卷

“负氧离子高,河水清澈流,走在此画中,生活似神仙。”家住靖江市西来镇丰产村的村民任友胜每天都要到埭前的健康跑道上锻炼身体,他自创了一首打油诗形容自己的日常生活。

2021年起,围绕“生态优、村庄美、产业兴、村民乐”为目标,以提升人居环境为契机,丰产村投入100万元资金打通水系,做清“一泓水”,打造幸福河湖和样板河道。同时,建造人文景观,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自然美景,还村民一个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该村六组依托独有的中山杉林打造乡村小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自成一景。如今这里成了一个天然氧吧,并成为丰产村的一张风景“名片”。

微信图片_20221231110837.jpg

今年以来,靖江高点定位、提质加码,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精准发力、系统施策”原则,高标、高效推进2022年度170条幸福河湖建设,其中6条接受省、市级评定河道已全方位打造完成,剩余河道当前已基本完成建设。农村河道管护实现“全覆盖、共参与、真落实、严监管”,该市现有村级河长1241名,对农村河道全部实行专人负责制。前不久公布的江苏省2021年度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和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绩效评估中,靖江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被评定为第一等次。

今年上半年,省生态环境厅对纳入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的63个县(市、区)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排名,靖江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第一。

水环境整体改善,得益于靖江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近年来,该市紧盯突出水环境问题,综合施策,通过查病体、溯病源、治病根,落实部门、属地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系统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在沿江,开展健康长江靖江行动,高标准实施上青龙港、合兴港等6条入江河道整治;在城区,实现河道污水排口动态清零,九圩港封闭段全线打开,基本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在集镇,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率达100%,实施西片区水系联通工程,拓浚上九圩港、文东港等河道,完成靖泰界河整治;在农村,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靖江入选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

靖江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继续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推进沿江岸线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展现大江美景,着力打造“一轴三廊多园”,“一轴”即大江风光带,“三廊”即十圩港清水绿廊、中央景观绿廊、城东大道慢行绿廊,“多园”即马洲公园、音乐花海广场、滨江湿地公园、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牧城公园。

泰兴:“连片”打造幸福河湖美景


“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感谢政府为民办了件大实事,我们感觉很幸福。”近日,泰兴市延令街道蔡巷村村民胡小丽说起庄河的变化,显得颇为激动。

蔡巷村河道纵横,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今年,该村将河道整治纳入村庄整体规划建设,采用“连片”治理方式,将区域内大小河流统一改造、建设。

同样,黄桥镇江堡村也将水网、路网、林网同步规划打造。“整体整治,过去脏乱差的河道,成了村内一个个景点。现在,到了晚上,大家都爱去河边散步、锻炼。”江堡村村民吕春炳谈起家门口的变化就神采飞扬。

微信图片_20221231110857.jpg

泰兴市位于长江下游,境内有14条骨干河道、427条中沟、3940条庄河,水域面积216.58平方公里。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断头河较多,水系不通、水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一度比较突出。2017年,泰兴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之初,如何实现河道长效治理,就成了各级河长面临的难题。

泰兴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说,过去,河道治理往往采取“一河一策”方式,其优点是问题整治成效明显,缺点是未能形成合力,难免存在整治盲区或堵点。对此,该市创新提出“连片系统治理”,整合部门力量、构建联动机制,着眼于彻底改善片区内水环境质量,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等多管齐下,系统性推进整治和建设。

今年以来,蔡巷村将境内的洋思港、新上横港、殷坂一组河、殷坂二组河、蔡巷中心河等5条河道,统一规划建设,联结打造。先后拆除沿河历史性违章16处、1890平方米,清理沿河扒坡种植8600平方米。河道两侧采用景观石、生态石笼墙、木桩护岸等形式进行河坡加固,采用遥控提水形式进行活水畅流。同时,在河边增设休憩凉亭、健身器材、水文化宣传牌等,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水环境,村容村貌得到整体提升。

目前,该市延令街道蔡巷村、虹桥镇六圩村、根思乡井坔村和根思村等多个村庄的幸福河湖示范区已建成。该市计划以幸福河湖建设为主线,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聚焦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重点断面水质保障、河长履职能力提升、河道长效常态管护等,统筹推进河湖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打通河道治理管护“最后一公里”。


兴化:河流“活”起来圩岸美起来

一大早,兴化市戴窑镇联葛村支书金骏银便驾着垃圾收集车,来到庄前的茅湾港,清理圩岸上的果皮、纸屑,收集垃圾桶里的垃圾杂物,以迎接茅湾港崭新的一天。

“果皮、纸屑是游玩锻炼的人丢的,垃圾桶里垃圾是圩边蟹塘养殖户投放的。”金骏银说,自从茅湾港整治后,这里便一天天热闹起来。

茅湾港位于戴窑镇东郊,南起车路河,北至白涂河,在戴窑镇境内全长5.5公里,流经5个行政村。由于年久失管,村民乱种乱抛,近20年来河道环境越来越差,主要表现为圩堤陡削,青坎坍塌,河道淤浅,杂物、垃圾充斥,一度被称为“垃圾河”。2020年,戴窑镇采取“水域整治、源头重治、生态防治、环境共治”的联合治理机制,实施茅湾港综合整治。2021年,茅湾港建设成兴化市“幸福河”。

微信图片_20221231110902.jpg

兴化特色在水,该市以“党建+”为引领,把幸福河道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来抓。2021年,该市吹响“全面辐射,加快幸福河湖建设”号角,按照全方位推进思路,实施“123456”河长制生态工程,其中的“1”即打造100条市、镇、村三级幸福河(段)。该市明确“十四五”期间,加大对河长制工作的支持力度,该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多元资金用于河长制工作,其中5000万元河长制工作经费,用于幸福河湖打造、水环境治理保护、网格化管理、河长制宣传培训、河长制主题公园和工作站建设等,各乡镇(街道)落实专项经费,为河湖管理提供资金保障。

为示范引领幸福河(段)建设,兴化市打造市、镇(乡)、村三级样板河(段)。同时,对各乡镇(街道)上报的幸福河工程,实行项目化管理,逐项推进跟踪考核验收,对各河建设进度实行一旬一通报。2022年,该市推动477条幸福河湖建设,按照“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目标要求和24项标准推进实施。截至12月,已基本完成年度建设目标任务。

兴化提出,至2035全域建成幸福河湖。该市定期对各乡镇(街道)幸福河湖建设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建设情况,并将建设情况纳入河长制考核重要内容。


海陵:“三大保卫战”擦亮生态底色

位于海陵城北通扬运河旁的百舸生态园,绿化近2万株,草皮约20万平方米,40万平方米沿河风光带更是风景宜人,吸引周边不少居民前来散步游玩。谁曾想到,这片绿草悠悠的生态园,前身却是锈迹斑斑的船厂。

“真没想到,家门口居然能变得这么好看,以前这边是一片船厂,机器设备多,噪音大,灰尘也大。”市民蒋和生家住生态园附近,船厂拆除后,他发现家门口明亮开阔了不少。

2019年,海陵在全市率先开展非规造修船企业“三治”行动。2020年,随着最后一批船只离开,船厂集聚区的“复绿”行动正式开始。经过一段时间整治,昔日脏乱的工厂被一片片绿意覆盖,还被冠上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百舸生态园。生态园还建有一条由453片太阳能光伏板组成的彩虹长廊,景观长廊与光伏发电相结合。运河、绿地、民居、长廊和谐共存,绘就了一幅绝美的清洁能源画卷。

除了精准施策守护净土,海陵还持续发力守好碧水蓝天。

微信图片_20221231110909.jpg

行走在九龙镇姚家社区铺头庄河畔,清澈的河水与蓝天白云相呼应,形成一幅宜居的乡村画卷。多年前,因居民生活污水常年直排,舖头庄河成了远近闻名的臭水沟。2020年开始,该区正式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姚家社区至今已完成全部治理工作,一共新建污水管网9公里,接入700多户,接入率超过95%。如今,居民家中生活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再也不会直排入河。“污水治理之后,河水变得清澈了,到了傍晚,沿着河边可以散散步,很惬意。”对于家门口河水的变化,社区居民徐国斌深有感触。

近年来,海陵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攻坚克难,抓实抓细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1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PM2.5年均浓度分别比2016年提高16.1个百分点、下降21微克/立方米;城市生态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启动建设,治淮项目在全省率先竣工,182条河道完成生态整治,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省考及以上断面水质优III比例连续6年达100%;建成智堡公园、祥泰公园等156个城市公园和绿化游园,新增造林7276亩,新增绿地620万平方米;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未来,海陵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市生态水环境治理和村庄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以及中丹土壤与地下水治理修复示范项目等,不断擦亮海陵生态底色。


姜堰:建成“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水清岸美、林木葱笼、空气清新,姜堰如诗如画的景致得益于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带来的成效。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姜堰区上榜。这是姜堰继获得全国首批、苏中首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后的又一殊荣。

近年来,姜堰区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修复、发展绿色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推广生态理念,“两山”转化效益凸显,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共融共进。

该区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着力打好净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河道国省考断面优于III类的比例达100%;2021年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均位列泰州市第一;固废整治、农业农村污染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卓有成效,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微信图片_20221231110914.jpg

中小企业是污染大户,面对“治污要赔、不治要停”的窘境,姜堰率先推进共享环保设施“绿岛”建设,实现同一行业、同一类型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先后建成蒋垛小砂粉废水废气集中处理设施、俞垛瑞孚有色金属废渣集中收储处置、开发区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贮存中心等3个工业型“绿岛”和城区餐饮油烟整治“绿岛”项目。其中,小微企业危废收集暂存中心项目成为泰州首个危废集中收贮的“绿岛”项目,创成省工业“绿岛”示范项目,“入岛”企业每年可减少环保成本40%;油烟“绿岛”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惠及群众1.5万户。

该区坚持保护与修复并举,大力实施城市水生态修复、推进水美乡村建设、打造水上绿色长廊,建成生态涵养型生态安全缓冲区,还累计投入近10亿元保护修复溱湖生态环境,搬迁沿湖及上游地区的26家污染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外迁湿地核心区原住民,开展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清水生态系统、“水下森林”、湿地野生动物保育等工程,恢复588.6公顷的生态湿地,建成溱湖景观生态林、湖东湿地森林公园和湖东湿地种苗基地,明显提升水域水质。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今年姜堰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再现“春江花月夜”胜景


初冬时节,斜阳夕照,泰州大桥凌空飞渡,江畔芦苇静谧如画,舰艇公园英姿挺拔,不少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短炮”,来此取景拍摄。快门“咔咔”声中,每一帧画面都堪作壁纸。

近年来,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开展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有效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推动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还一江清水两岸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高港,作为诗篇的“生发地”,一直致力于弘扬江海文化,2016年,在这片美丽江滨,建起了一座占地300亩的春江花月夜湿地公园,并将《春江花月夜》全篇铭刻于公园大门口。园内全民健身体育生态园及中心景观区、乡土植物园、竹类植物科普园、采摘园、红豆杉林、花海、池杉观赏区与长江湿地、泰州长江大桥共同构成一幅绝美画卷,再现当年“春江花月夜”胜景。

2019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发布《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高港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并出台操作细则。当年底,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全面完成长江段退捕任务,实现了渔民100%退捕、100%参保、100%安置,该项工作获得省级表扬。

2021年1月,高港组建起一支由10名退捕老渔民组成的专业护鱼队,每日对长江干流高港段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航,配合综合执法大队,严肃查处偷捕行为。在多方合力下,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长江生态日益恢复,“鱼打花”成了十分常见的现象。

微信图片_20221231110920.jpg

该区“中国好人”陈伟还发起“长江放流”活动,自2018年至今已持续5年。每年,陈伟都自掏腰包向长江放流河豚鱼苗近10万尾。2021年起,他特地将5月20日定为固定的河豚鱼苗放流日,希望以“520”这个特殊寓意,表达对长江母亲河的爱。至今,陈伟已累计放流47万尾河豚鱼苗。

此外,陈伟还是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保护长江母亲河“健康江来”志愿服务队总队队长,每年带领数万名志愿者开展增殖放流、环保骑行、生态复绿、环保宣传、水源清洁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如今长江高港段一派生机盎然,潮平岸绿,垂柳依依,芦苇摇曳,鸟飞鱼跃,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来源:泰州生态环境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