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便民服务
  • 关注我们
  • 社区新手

喜迎党代会③ | 部省共建 生态环境治理再发力

[复制链接]
2019年3月,全国两会刚结束不久,江苏省人民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江苏成为全国唯一的试点省。


01.jpg

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召开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第一次联席会议,推动共建合作事项落地见效。


02.jpg

2020年7月,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对健全“七大体系”、提升“七种能力”进行系统设计,确定37项重点任务,明晰了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江苏路径”。
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江苏省人民政府高规格召开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第二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江苏“率先”的目标定位,积极为全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探索“江苏经验”。


2021年,“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建设”被纳入江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年度重点任务,连续三年成为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当家花旦”;“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要突破”被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三项标志性成果之一。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共同制定《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合作任务清单》,明确9大类32项合作任务,逐一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推进工作落实。


部省共建以来,江苏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的目标追求,成立7个专项工作组,细化分解年度任务,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率先建立省级环境监察专员制度,以制度创新为关键,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系统谋划,集成推进,在部分关键领域和环节上取得突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体系和能力不但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方面,也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科学保障,部省共建,搭建起一个高规格推进的有力平台。


03.jpg

聚焦碳达峰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实现碳达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阶段和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标志之一。作为经济强省,江苏立志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


在书写“绿色答卷”时,江苏不仅将碳减排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中,深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面对新形势下的碳减排压力,更是不等不靠,率先开展《江苏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出台《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碳减排工作计划》,长短结合部署推进重点领域低碳管控、绿色低碳试点示范等重点任务。


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推动主要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出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对988家“双超双有”(超标准、超总量,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企业提出强制性清洁生产要求,大力实施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计划,落实绿色金融、停限产豁免等激励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开展清洁用能改造、治污设施提标改造……江苏正在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聚焦新的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


04.jpg

此外,江苏还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成功获批成为全国碳市场八大联建省份之一,江苏首批纳入碳市场交易的电力企业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9.4%,居全国第二。同时,对首批纳入碳市场的209家电力企业进行配额预分配,配额总量约2.95亿吨二氧化碳。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还联合江苏省林业局开展沿海滩涂大规模植树造林技术攻关,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组织南京、苏州开展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及变化规律研究,编制《江苏省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碳监测能力。


为助力江苏率先完成碳达峰目标,13个设区市纷纷行动起来,寻找发展与生态的最佳平衡点,且特色亮点分明。


苏州作为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以碳排放强度目标下降为中心,以产业低碳转型升级为主线,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节能减排、能源效率提高、森林碳汇增加等,多措并举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沿江城市,镇江市出台了《长江大保护(镇江)造林绿化建设方案》,明确到2025年,沿江森林质量提升面积累计达到28000亩,全面完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实现新增碳汇54900吨。


聚力抓源头
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则是充分发挥治理体系效能的根本保障。


江苏的实践紧紧围绕着“三个转变”,即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倒逼发展向倒逼发展与激励发展并重转变;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攻坚作战向攻坚作战与治本作战并重转变;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指导监督向指导监督与自身高质量发展并重转变。


紧盯污染源头强化治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将2021年确定为“源头治理年”,切实把源头治理作为根本性举措,建立“减污降碳、源头治理”月度例会制度,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出台重点行业清洁原料替代、超低排放改造、豁免企业培育3个细化方案,年度590项源头替代项目已完成429项。开展2021年度汛期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行水断面上游无过错责任举证制度,优化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机制,将补偿断面从112个增加至245个,将补偿标准提高约60%。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还在沿江省市中率先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将太湖排污口排查整治范围由沿湖2公里拓展到全流域。印发《江苏省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工作计划》,在无锡市宜兴市、常州市武进区、苏州市吴中区开展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基本建成全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全省涉危废企业中已有近八成纳入新系统监管。


此外,江苏坚持力度不减持续攻坚,建立国控点位、国考断面旬报排名制度,出台“两长”履职规则,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开展“首季争优”、“春夏攻坚”两个专项行动,紧盯新增的、未达标的、下滑的、排名靠后的点位、断面,加大现场帮扶和压茬督办力度。


实现“中水回用”,打造生态游园。泰州市海陵区有一处市民喜爱散步休闲的景区“九岛环湖”,9片岛屿围绕人工湖连成一片,这也是生态安全缓冲区。据悉,海陵区投入2400多万元,将九龙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尾水作为“九岛环湖”景区的补水,充分利用景区内植物的降解能力,削减污染物的浓度,净化后的水流入污水处理厂北部的长江支流——新通扬运河。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既提升了水质又打造了风景,一举两得。生态安全缓冲区是江苏的政策创新,也是江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磨细“颗粒度”
系统提高执法监管水平


越到关键时刻,越要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越要注重工作“颗粒度”的细之又细。今年4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聚焦综合执法改革和执法队伍建设,围绕“立体、垂直、精准、规范、高效”目标,将执法工作现代化体系具体分为组织体系、指挥体系、行动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等内容。


《意见》的出台,既是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重大任务,又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举措,还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机制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前执法突出难题、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完善“环保脸谱”体系,建立健全“线上发现、及时整改——线上跟踪、及时调度——线上督查、及时销号”的非现场监管模式和“一码通看、码上监督”的公众参与模式,江苏在强化发现问题方面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目前已对20万多家企业“画像”。


而在解决问题方面,今年以来,向社会公开发布全省生态环境年度专项执法行动计划,重点开展打击废水偷排直排、危废非法处置、生态破坏等六大专项执法行动,并根据工作实际开展太湖流域、涉氟涉酚企业等交叉互查行动和大气1号、2号、3号专项行动。


此外,创新办案模式,成立省市两级重案组,筛选168名执法能手,1-10月累计查处大案要案513件,其中移送公安机关413件,对257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有效震慑环境违法企业。公安和生态环境部门合力侦办污染环境犯罪案件339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233人,五项执法指标同比分别上升48%、76%、27%、38%、120%。


05.jpg

为督促地方生态环保责任,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还研究制订专项督察计划,开展徐宿淮地区汛期水质提升专项督察和宜兴市、武进区、常州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约谈办法》,进一步明确约谈情形、约谈范围、约谈权限、约谈程序,规范约谈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决策部署,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推进执法队伍统一着装工作,今年6月5日,专门举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江苏省纪念2021年“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暨江苏省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统一着装仪式及表彰活动,统一着装代表着执法的权威性,同时也是执法人员的自我约束。


筑牢硬基底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硬本领”


生态环境治理基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实保障,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江苏积极做好《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工作;加快推进环保标准的编制工作;编制《江苏省“十四五”环境基础设施规划》,下达2021年中央污染防治专项资金4.2亿元,推动提升监测监控、应急处置、污染物收集处理、清洁能源供应“四个能力”。


开展城镇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印发《关于实施城镇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工作的通知》,摸清污水收集能力底数,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


在指挥体系方面,江苏组建了全省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推行“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行政执法”模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指挥调度能力,实现视频会商、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统一调度,切实提高省市协同作战能力。


与此同时,江苏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夯实生态环境治理基础的同时,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狠抓政策落实,促进全省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服务促企业达标,举办第六次“金环”对话会,以“共享共治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为主题,围绕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和绿色金融服务进行供需对接交流;深化绿色金融政策,扩大“环保贷”支持范围,推动首笔超千万元的排污权抵押贷款落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环保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每月开展企业环保接待日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外企(台企)专场活动。


印发《江苏省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试行)》,制订配套管理措施,对172个园区开展监测监控能力摸底调查,选取9家工业园区先行先试,探索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新模式;落实规划环评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推动13个设区市制定发布“三线一单”落实方案,强化源头管控。严格项目审核把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两高”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上马……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机制,在江苏逐步建立。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